中文快讯 中文网 中文百科 智能信息中文资讯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来源:新华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在福建三明,有一座不起眼的山区县

  它是国家级制种大县

  全国每十粒杂交水稻种子就有一粒来自于此

 

  这里是建宁,千里闽江的源头

  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和良好的空间隔离条件

  成就了这里独特的制种环境

  40多年前,水稻制种产业在建宁落地生根

  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

  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由 新华社 提供

  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是传统的制种大村

  如今走进村落

  智能植保无人机加强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具备卫星定位系统的自动化插秧机下田作业……

  田间地头不再只是黄牛和锄头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部队”的身影

  “像我们这么大年纪,没有机械化哪敢种这么多。”

  64岁的制种户葛胜利计算着今年的收成

  “种了50亩,两季翻一下就100亩,除去成本还有20万纯利润。”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由 新华社 提供

  从田间地头到实验室

  科技的力量随处可见

  近年来,建宁县启动杂交水稻产业园建设

  培养一批龙头企业

  在种业科技中心

  先进的检测仪器可对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

  进行常规检验和转基因检测、DNA鉴定

  保障基地生产和种子质量安全

  随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这里走出

  建宁杂交种子如今落地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由 新华社 提供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把种业振兴行动切实抓出成效

  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在建宁制种基地躬身劳作数十年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

  种业基地现代化筑牢农业生产供种安全的根基

  “中国‘稻’路的根基在于种业安全,这是农业的‘芯片’。”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由 新华社 提供

  今天,建宁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15.5万亩

  约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总面积的10%

  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可达3550万公斤,总产值超20亿元

  全县8万多人依靠制种增收

  一粒种子,承载着一方百姓致富振兴的愿景

  也折射着一代代人对“农业芯片”的钻研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一粒种子背后的智慧与坚守© 由 新华社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