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找不到停车位或偶遇大塞车的时候,笔者都会想起一个场景,一个存在于漫画之中却给足未来期待值的场景:
磁悬浮高铁穿梭于城市,私家飞船任意来往,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缩小在胶囊里面随身携带,要用的时候就拿出来轻轻一按,“砰”……
这样超乎想象的场景出自《龙珠》这部漫画。虽然漫画里设定的科技水平远超现实世界,但谁会不期待拥有一辆可随意出行的私家飞船呢?

值得期待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或许真的会实现“私家飞船”自由,因为现阶段就有不少企业正努力布局飞行汽车,想把私家车变成“私家飞船”。
甚至,有关飞行汽车的最新消息可以追溯到上个月。
7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了首款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原型机——V.MO。
据介绍,V.MO由纯电力驱动,采用自动驾驶模式,可以乘坐4人,续航里程为200公里。

大众的飞行汽车
7月24日,小鹏汇天宣布首个飞行汽车试制工厂正式在广州番禺落成,主要承接飞行汽车在量产前的试制、工艺验证和性能测试的任务。
同日,广汽研究院则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多个针对飞行汽车的岗位,包括飞行器地面调度系统开发工程师、飞行器测试工程师、飞行器架构设计责任工程师等。
其实,盯上飞行汽车这块蛋糕的并非只有两三家企业。据笔者不完全统计,除前文提及的大众、广汽、小鹏外,吉利、通用汽车、丰田、空客、谷歌、特斯拉、Uber 等知名企业亦投资了相关飞行汽车项目。
而它们的飞行汽车项目进度各不相同。它们当中,有的正广纳人才,有的正给项目融资,有的已发布概念车,有的甚至已披露飞行汽车产品量产的时间。
这其中关注度更高、产品相对成熟的有小鹏、吉利等车企。
据了解,早在2013年,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汇天就已经开始研发飞行器,小鹏汽车更是在2021年10月官宣将在2024年量产100万元以内的飞行汽车。而这款有望量产的飞行汽车便是小鹏汇天第六代飞行汽车。

小鹏的飞行汽车
小鹏汇天第六代飞行汽车拥有陆行状态和飞行状态两种不同的驾驶模式,既能在大多数的公共道路上自由驾驶,也能在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衍生出来的水平折叠螺旋桨进入低空飞行状态,同时整车尺寸和现有车辆大小相当,可随时切换行驶模式。
飞行汽车领域的“发烧友”吉利,曾于2017年全资收购了太力(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
该公司旗下产品太力飞车Transition(TF-1)是全球唯一取得适航证的产品,其采用混合动力技术,机身以复合材料为主,设计最大起飞重量约850 公斤,巡航速度每小时167 公里,巡航高度可达 3000米,航程可达 670 公里,可搭载2人。
按照吉利的计划,其还将在2023年发布首款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吉利的飞行汽车
而通用汽车飞行汽车项目的发展节奏虽无小鹏、吉利快,但也在汽车圈里攒足了关注度。
2021年消费电子展(CES)上,通用汽车发布了一款飞行版凯迪拉克概念车,该车是一款垂直起降的自动驾驶汽车,拥有自带四对旋翼的超轻车身、通用汽车的Ultium电池包和一台90千瓦的电机,可容纳一名乘客,并以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在城市上空飞行。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通用汽车发布飞行汽车概念车的消息一出,通用汽车股价一度在盘中大涨8.8%至48.95美元,市值约700亿美元,部分业内人士甚至还调侃通用汽车想靠飞行汽车翻身。

通用的飞行汽车
可以想象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知名企业尤其是头部车企投身飞行汽车赛道,该市场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趋势必定前景无量,我们甚至可以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飞行汽车成为一种常规的交通工具。
美国摩根士丹利预测,到 2040 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 1.5 万亿美元。德国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则预测,到 2050 年,全球 95 个主要城市的空中,将会有 9.8 万辆飞行汽车飞驰。
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比如飞行汽车技术的成熟度、飞行“航线”的划定、飞行汽车的行驶规则、事故责任的划分、空中执法手段、飞行汽车的配套设施、商业运营的模式、飞行汽车的驾驶培训……
所以,就目前来看,个人空中交通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等于不可能,我们依然可以期待飞行汽车成为常规交通工具的那一天。